34 夏婉雲
學經歷:
- 省立花師六十級國校師資科語文組
- 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
- 曾任中小學教師、主任
- 兒童文學教育學會總幹事
- 耕莘文教基金會董事
榮譽:
- 校友獎
- 金鼎獎
- 第二屆花蓮文學獎(成人散文類、小說類)
- 台北文學獎(成人散文類)
- 童詩獎第一名
- 兒歌百首優選
- 童話首獎
著作:
- 兒歌、童詩、圖畫故事、兒童散文、童詩研究、作文研究計十本
- 作品選入國小翰林版五年級國語課本內
花師山
每次走進通往花師的路,向左望,「花師山」立即以巍峨峻嶺迎我,一如十九歲時站在五守樓前每天看它。
稱它為「花師山」是有原因的,當年我同班同學梁彩眉,有雙明媚大眼,動人的眼睛卻是近視,她聽說天天看遠山可調整眼睛焦距,就日日在走廊凝視,我也在她身旁蹦跳著。中央山脈近花師的這段特別高聳拔起,這座山迎面挺立在五守樓正前方,依稀可見一、二條白瀑隱約懸掛在飄渺的青山中,大雨後白練突增,五、六條懸掛,清晰分明,晌午稍過,山中雨歇,又自然消失不見。我們數著、找著,每每樂此不疲。
花蓮地處偏遠,花蓮人一離開山,就像離開母親,心就唏唏嗦嗦的暗自漂流,無時無刻想和母親保持親密關係。楊牧、王禎和、陳克華、陳黎的出走外流,形成花蓮人獨步全臺的「花蓮學」,當然,花蓮文學也包括吳當、徐孝恭同學的努力。
花蓮海
和花蓮「巫山」同樣羈絆人的自然是花蓮的「滄海」了,這另一邊的大海還是我母體的一部份。
花師座落在七星潭畔,我們都常四點起身,走40分鐘去海邊看日出。白天,站在花師高樓遠眺,可看見有時深藍、有時靛藍的大海在陽光下閃耀,無聲無息的一塊大藍布,沈靜一如大湖泊。走進七星潭,聽它的澎湃激越,聽它的濤天洶湧,花師的學子就在風浪聲中長大。二十歲離開花師、家鄉,每次再回來,在山水相撞、山溪相激下再看它,發現這裡充滿皺摺。
家鄉是一本探究不完的書。我不曾對一座山這麼努力地「翻查」和「履勘」過,而許多當地的人,也都是一座座充滿生命力、累積智慧的活動山。花蓮的山、花蓮的海,教會我時時詩意地棲居;它是我倚靠的母親,讓我能自在的仰望。
瀏覽數: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