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

20 張光宇

ImgDesc

學歷:

  • 民國五十五年省立花蓮師範學校普師科 
  • 政治大學中文系畢業
  • 台灣大學中文系碩士畢業
  •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語言學博士

經歷:

  • 金門縣金湖鎮柏村國小
  • 花蓮縣玉里鎮樂合國小 
  • 臺灣清華大學語言學研究所教授

聽聞張光宇學長提及當初在花師求學的日子,若以「非不願也,實不能也」來形容他當年的心情,是再合適不過了。張學長當時因為家道中落的緣故,迫不得已才去就讀花師。雖然在當時,內心並不想要成為國小老師,可是為了家中的弟兄姊妹還有生計,只好硬著頭皮踏進了師範學校。

張學長說,記憶中的花師,對學生就像是軍隊式的管理,而學校的師資當時也不怎麼好。事實上那個年代的教育環境就是如此,相較於現在的思想自由和專門師資的培育,過去的求學和成長過程真的是很辛苦的。因為是迫不得已才來就讀花師,所以張學長在課堂上,常常閱讀自己喜歡的書籍,而下課也鮮少和同學出去打球和運動,對於一些戶外活動也沒有什麼太大的興趣,唯一喜愛的就是看一些「雜書」,就是花師課程以外的書籍。特別是文學作品,如林語堂小品、蔡元培論文集、胡適文存,還有李敖的一些「禁書」。

透過閱讀,也讓他感受到當年追求自由與民主的思潮,在花師時就養成了獨立思考的觀念,且特別崇尚思想的自由。張學長因為習慣於自我思考和不輕信別人的態度,而成為當年同輩當中比較特殊的學生,「當年的我就像是個憤怒的青年,看什麼都不順眼,常常抱怨師資不好、批評學校制度僵化,甚至還懷疑教官們在箝制學生的思想。」

張學長面對人生有很真誠的態度,認為因果報應很重要,要常常去幫助別人而不求回報,如果一直斤斤計較就什麼都得不到也學不到。年輕人在工作之時,應該要學習少抱怨,少批評,並且懂得將這些代為工作的熱忱,生活才會過得愉快。很多事情要盡力去做,努力去做,才會得到經驗和教訓,這樣子個人的成長才會快速。當我們在做學問時要有所懷疑,但是做人時卻不要懷疑,真誠地與人交往才會得到知心的朋友。

張學長送給年輕朋友:「於無字句處讀書,於無言語處會意。」(柯秉儒撰訪)

瀏覽數: